新聞詳情
馬達尺寸
日期:2025-05-08 11:25
瀏覽次數:3376
摘要:
中國工程院院士左鐵鏞日前在博鰲參加中國工程院的學術會議時說,近十年來,我國原鎂的產量及出口量得到快速發展,在鎂的初級產品應用上已經有所突破,但高附加值的鎂合金產品的開發和應用卻相對不足。我國鎂業急需朝規?;?、專業化、集團化方向發展,充分挖掘我國鎂資源潛力。
我國是鎂資源大國,菱鎂礦、白云石礦和鹽湖鎂資源等上等煉鎂原料在我國的儲量十分豐富,為我國的原鎂工業及下游產業的蓬勃發展和不斷進步提供了物質保證。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鎂工業的發展突飛猛進。2003年,原鎂產量達到35.4萬噸,占全球產量的2/3,成為我國繼鋁、銅、鉛、鋅之后的第五大有色金屬,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大鎂生產國。左鐵鏞院士說,在鎂的初級產品應用上,我國近幾年有所突破。2003年消費5.12萬噸,比上年增長近1/3,主要用途有:鎂可作為鋁合金的添加元素,鎂粉用于鋼鐵脫硫,鎂合金用于壓鑄件等。
我國鎂合金的優勢也已經被國內許多企業所認識,在汽車、摩托車和3C產業中鎂合金產品或零部件開始獲得應用。如,為上海大眾生產的汽車配套的變速箱上下殼體,年消耗鎂合金2500噸,青島金谷鎂業生產的手機、PDA外殼、CD機、MP3、便攜DVD、對講機外殼等8類3C產品的年產量達200萬件等。除此之外,分布在廣東、江蘇等地的為3C產品配套的鎂合金壓鑄廠,受香港、臺灣兩地從資金投入、技術支撐、市場開拓以及管理的介入等全方位的激發和拉動,發展很快。
在出口方面,我國鎂產品的出口結構近年來已由單一的原鎂錠向多種產品,特別是向鎂合金產品方面轉化。
在鎂和鎂合金的研究方面,我國也已初步形成了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一直到產品開發的完整科研開發體系。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部門相繼出臺了\"鎂合金開發應用及產業化\"的前期戰略研究,國內共有4個研究所、7所高校、20多家企業直接參與了\"鎂合金開發應用及產業化\"項目的實施。到2002年底,該項目已申請有關33項,其中發明15項。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計劃)也支持開發高性能鎂合金材料及應用技術,其目標是開發未來5~10年內獲得應用的關鍵技術。我國正從鎂生產大國向鎂研發和應用強國邁進。但是鎂作為一種輕質工程材料,其潛力尚未充分挖掘出來,開發利用還遠不如鋼鐵、銅、鋁等成熟,普遍存在工藝簡單,技術裝備落后,環境惡劣,資源、能源浪費比較嚴重,產品質量不夠穩定等問題。這必將給鎂業良性發展帶來嚴重后果。
在實施我國鎂產業的發展戰略上,左鐵鏞提出以下建議:
——國家制定有關措施限制原鎂企業的盲目發展。對已經建成的1萬噸以下的生產企業,根據具體情況分別予以關停并轉。
——發展新型鎂工業,走循環經濟之路。如,皮江法煉鎂廠可與鎂非金屬功能材料的生產組成聯合企業,利用皮江法煉鎂過程中的廢棄物生產鎂非金屬功能材料,不僅解決皮江法煉鎂的環保問題,還能降低金屬鎂與非金屬鎂的生產成本。
——加強鎂的應用基礎理論研究,加大鎂深加工產品的研發與推廣力度。加快鎂產品結構調整,改變目前我國鎂產品結構單一、附加值低的現狀,生產高品質、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產品,大力培育和創造自己的品牌、品牌產品,在更大范圍、更大領域、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競爭。利用國內外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及新的檢測手段,使鎂合金深加工企業上水平、上規模。
——成立***的鎂業開發應用研究中心。參照國外成功的經驗,建議在北京成立***鎂開發研究中心,以集中國內鎂業優良人才,聯合攻關,解決目前影響我國鎂業發展的一些重大科技難題,盡快提高我國鎂產業化水平。
——擴大國內鎂的應用。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拉動國內鎂的應用。對交通領域提出減重、尾氣排放要求,使國內汽車制造商不得不采用鎂合金替代鋼、鋅合金、鋁合金等鑄件以減輕汽車的自重。
左鐵鏞院士建議,我國鎂業的發展,應結合資源、能源和投資環境的優勢,向規?;?、專業化、集團化方向發展,提高產業的集中度,形成以鎂為中心的產業群,把企業做大做強,做專做特,充分挖掘我國鎂資源潛力,促進我國鎂工業**、協調、可持續發展。
我國是鎂資源大國,菱鎂礦、白云石礦和鹽湖鎂資源等上等煉鎂原料在我國的儲量十分豐富,為我國的原鎂工業及下游產業的蓬勃發展和不斷進步提供了物質保證。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鎂工業的發展突飛猛進。2003年,原鎂產量達到35.4萬噸,占全球產量的2/3,成為我國繼鋁、銅、鉛、鋅之后的第五大有色金屬,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大鎂生產國。左鐵鏞院士說,在鎂的初級產品應用上,我國近幾年有所突破。2003年消費5.12萬噸,比上年增長近1/3,主要用途有:鎂可作為鋁合金的添加元素,鎂粉用于鋼鐵脫硫,鎂合金用于壓鑄件等。
我國鎂合金的優勢也已經被國內許多企業所認識,在汽車、摩托車和3C產業中鎂合金產品或零部件開始獲得應用。如,為上海大眾生產的汽車配套的變速箱上下殼體,年消耗鎂合金2500噸,青島金谷鎂業生產的手機、PDA外殼、CD機、MP3、便攜DVD、對講機外殼等8類3C產品的年產量達200萬件等。除此之外,分布在廣東、江蘇等地的為3C產品配套的鎂合金壓鑄廠,受香港、臺灣兩地從資金投入、技術支撐、市場開拓以及管理的介入等全方位的激發和拉動,發展很快。
在出口方面,我國鎂產品的出口結構近年來已由單一的原鎂錠向多種產品,特別是向鎂合金產品方面轉化。
在鎂和鎂合金的研究方面,我國也已初步形成了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一直到產品開發的完整科研開發體系。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部門相繼出臺了\"鎂合金開發應用及產業化\"的前期戰略研究,國內共有4個研究所、7所高校、20多家企業直接參與了\"鎂合金開發應用及產業化\"項目的實施。到2002年底,該項目已申請有關33項,其中發明15項。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計劃)也支持開發高性能鎂合金材料及應用技術,其目標是開發未來5~10年內獲得應用的關鍵技術。我國正從鎂生產大國向鎂研發和應用強國邁進。但是鎂作為一種輕質工程材料,其潛力尚未充分挖掘出來,開發利用還遠不如鋼鐵、銅、鋁等成熟,普遍存在工藝簡單,技術裝備落后,環境惡劣,資源、能源浪費比較嚴重,產品質量不夠穩定等問題。這必將給鎂業良性發展帶來嚴重后果。
在實施我國鎂產業的發展戰略上,左鐵鏞提出以下建議:
——國家制定有關措施限制原鎂企業的盲目發展。對已經建成的1萬噸以下的生產企業,根據具體情況分別予以關停并轉。
——發展新型鎂工業,走循環經濟之路。如,皮江法煉鎂廠可與鎂非金屬功能材料的生產組成聯合企業,利用皮江法煉鎂過程中的廢棄物生產鎂非金屬功能材料,不僅解決皮江法煉鎂的環保問題,還能降低金屬鎂與非金屬鎂的生產成本。
——加強鎂的應用基礎理論研究,加大鎂深加工產品的研發與推廣力度。加快鎂產品結構調整,改變目前我國鎂產品結構單一、附加值低的現狀,生產高品質、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產品,大力培育和創造自己的品牌、品牌產品,在更大范圍、更大領域、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競爭。利用國內外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及新的檢測手段,使鎂合金深加工企業上水平、上規模。
——成立***的鎂業開發應用研究中心。參照國外成功的經驗,建議在北京成立***鎂開發研究中心,以集中國內鎂業優良人才,聯合攻關,解決目前影響我國鎂業發展的一些重大科技難題,盡快提高我國鎂產業化水平。
——擴大國內鎂的應用。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拉動國內鎂的應用。對交通領域提出減重、尾氣排放要求,使國內汽車制造商不得不采用鎂合金替代鋼、鋅合金、鋁合金等鑄件以減輕汽車的自重。
左鐵鏞院士建議,我國鎂業的發展,應結合資源、能源和投資環境的優勢,向規?;?、專業化、集團化方向發展,提高產業的集中度,形成以鎂為中心的產業群,把企業做大做強,做專做特,充分挖掘我國鎂資源潛力,促進我國鎂工業**、協調、可持續發展。